发布时间:2014-02-25 作者:维玛
【中国青年报记者陶涛报道】 “我们公司虽然每年能拿到很多政府的财政补贴,但我还是要为中小企业说句话,在技术创新中,真正的主体应该是企业,而不是科研院所和高校。”目前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的武庆还有一个身份,他是保罗生物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保罗生物”)总裁。
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武庆对目前国家科研经费的分配政策并不满意。他告诉本报记者,我国的财政补贴主要面向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只有大约15%的补贴面向高新技术企业,但并不是每一家企业都有能力和条件与国家相关科研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况且大部分科研院所都建在大城市,偏远地区的企业只能是靠自己。
“因为我本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所以有机会接触很多科研项目,并获得技术支撑,但并不是所有民营企业都有这样的机会。”武庆坦言,每年参加评审的项目不少,但很多企业最终铩羽而归。
由于武庆研究的方向是科技政策,因此让他有机会对中国与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科技政策作出详细的比较。
美国和加拿大政府支持企业做科研,都是采用税前列支的方式。武庆介绍,美国企业的科研经费是从前一年的销售额中提前列支,这个比例是10%。他拿总部位于美国的杜邦公司举例。杜邦公司2012年销售额达到300亿美元,这就是说有30亿美元是企业可以提前列支的,但是这笔款项只能用来购买仪器设备和用作科研经费,政府有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对这笔款项进行严格的监控。
“加拿大的科技企业除了享受税前列支外,还可以拿到政府的科研经费返还。”武庆说,这极大减轻了企业的科研负担。大笔科研资金留在企业,相关部门同时会做好监管,企业老板如果把资金挪作他用去买豪宅、买游艇,监管部门除了要追回资金,还要收取高额的滞纳金。
与美国和加拿大都不同,中国鼓励企业投入科研经费是采取加计扣除的方式。“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你去年的科研经费支出,乘以一定的系数,比如150%,我们把这部分列支出去,而不是按照销售额补贴。”
在武庆看来,这样容易造成问题,很多企业的科研经费越来越少,这个额度就会很明显变少。他表示,申请加计扣除的企业,可能只有10%能顺利通过,因为申报情况与当年的政府税收有明显关系,“如果当年的税收完成的好,企业的弹性就比较大,如果当年政府财政吃紧,申报通过就比较困难。”
对于民营企业如何与科研院所或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武庆有着自己的经验。以往科研院所把项目专利卖给企业后,就不再与项目有任何关系,但对企业来说,它只是拿到这个专利,自己的技术力量很难以支撑做深度开发,很难转化成生产力。于是,武庆采取了长期合作的方式,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3年,在未来可以预期的条件下,协商好利益分配比例,企业把未来的利益返还给科研院所和科学家。
当然,这样做会有风险,所以武庆很注重做好评估工作。保罗生物在北京市科协的帮助下还专门成立了一个院士工作站,“所有需要我们资助的项目,都需要通过院士工作站的专家进行测试和评估,这样我们的决策就更加合理。”
武庆介绍,对进入工作站的项目公司还有持续的考核,此后还有年度的评审,每年都会根据院士工作站所出的报告调整经费投入,科学家不能很好地投入精力的项目,公司就可能第二年就不再投资。除了院士工作站的专家,武庆还会邀请银行家、工业企业负责人从另一个角度审核项目,保证项目的先进性。
虽然保罗生物经过10年的发展,拥有先进的微生物发酵工艺技术改良、中下游发酵产物分离纯化及功能微生物分子育种等技术,拥有自己的功能菌种资源库,但武庆仍然呼吁政府加大对产业扶持的力度。他表示,这些项目的产业化进程的加速发展还是需要政策支持的。